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好看风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我的家乡中国名镇荆紫关

    信息发布者:荆紫关吴村
    2022-11-16 16:59:46   原创
    从古到今,关于荆紫关与丹江河的文学体裁,我们的先辈和文人学士们已经留下了不少的文字记录和历史记载。要想把荆紫关的沧桑历史和当今的可喜变化结合起来,然后再写出一部完整的纪实文学来,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作品呀!可惜现代的后生们没有几个能够关心自己家乡的发展和变化。假如有人把荆紫关的人文环境和数百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,再一次真实、客观的反映出来,那肯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因为时代在进步,科技在发展,社会在变革,人们的三观也不断的在发生变化,很难统一人们的思想观点在一个层次。 我现在不是河南人,但老祖先肯定是河南人,荆紫关是个鄂(湖北)、豫(河南)、秦(陕西)三省交界的古镇,因为有了一条著名的丹江河贯穿其中,所以才有了源远流长古老的传说。我的老家就在陕西东南边缘梳洗楼,与荆紫关和白浪街也就是几里之遥,小时候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荆紫关和白浪街,一是因为此两个地方都是集镇,逢年过节都要去办年货买东西,二是为了走亲戚串门子玩儿,荆紫关是我的二姑家,白浪街有我的大舅家,此两地只是隔了一条丹江河,相隔大约为五里地。小时候,几乎经常去二姑家找长来表哥玩儿,我们有着很深厚的感情,夏天走几步路便到丹江河里游泳了,那时,表哥邻居的小伙伴有很多,记得金建华、金建伟、还有几家的伙伴记不起名字了,只记得段家的伙伴外婆家是陕西郭家岭的,好在我的记性还是不错的,前年(2020年)老家修房后要铺地板砖,送货人郑老板带着一位师傅卸货,我一眼便认出是汉王坪的金建华,经过聊天证实了我的眼力没错,寒暄了几句并请给他们让座喝茶。一晃有五十年的光景过去了,他也过了甲子之年,身体还如此的硬朗,令人感慨!世界是那样的大,竟然又是那样的小,转身又能遇见,也算是人生的缘分吧!过去的荆紫关,只有前街的明清古建筑五里步行商业街道,每到春节前后,从腊月道年三十,都有三省的乡亲前去赶集,熙熙攘攘挤满了整个街道。牛、羊、猪,鸡、鸭、鱼、粮油、蔬菜,五金、土产,各类小商品经营小店,一家挨着一家,各类衣食住行所需的生活用品应有尽有,一道年关,街道两边满是花花绿绿的年画和对联,卖柴的,挑炭的,摆满了街道的所有角落。古街的外面就是丹江河,过去有古老的码头和摆渡的小木船,一条幸福渠(战备渠)紧贴着荆紫关古老的五里长街的流向东流去,这里除了有汉王宫、汉王坪、南关门楼,古戏楼,荆紫关中学,马家回族居民区等,五里老街是我最熟悉的地方,丹江大桥建成后三省之百姓沿此桥往返,互通商贸,赶集做生意,逢年过节更是人山人海、车水马龙、可谓水泄不通,此处商贾云集、三教九流应有尽有。每过大年的正月初二,这里便开始耍龙灯、舞狮子、跑旱船、扎信子热闹非凡,一直延续至元宵节之后。一晃三、四余年过去了,依然思念家乡的丹江河,怀念荆紫关和白浪街的那些风土人情和人文环境。谨以此文,献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们,以表我永远深爱着的这片古老的黄土地和乡情。——本文编者:贾玉成           
         明清五里老街道旧貌(未翻修前的古建筑房屋原貌)


    1、荆紫关的地名来历



     荆紫关,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处,一条丹江河南北贯通于全境,据史料记载西汉时始称作草桥关,元朝时则为荆籽口,明朝改为荆籽关口,清朝时易名为荆子关,民国初期,取荆花呈紫色祥瑞之意,于是改“子”为“紫”;另有民间传说,当时楚王命太子(荆子)镇守此地,故称为“荆子关”。后来荆子关水陆相通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闹市,一些期盼发财的商人及达官贵人,为求个好兆头便将“荆子关”的“子”改成紫气东来的“紫”有祥和之紫气一说,这便是荆紫关的由来...
    2、荆紫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记载


    荆紫关古街分为北街,中街,南街。古镇“西接秦川,南通鄂渚”,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。它座落于丹江河的东北岸。过去的古码头、古建筑和古街道无一不留下了历史的痕迹和烙印。据中国最早的地理书籍《禹贡》记载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这里便有了专门供人、供货上下的码头(在古街道的中街部位)。当时,荆紫关处于秦楚两国交界之地,管辖权常常在朝夕之间发生变化。相传成语“朝秦暮楚”就出自这里。这里不仅是春秋时期的秦楚“丹阳之城”,而且汉高祖刘邦当年也是取道荆紫关,进入咸阳然后雄踞关中一统天下的。      五里老街道一角
      3、荆紫关汉王坪的来历


    荆紫关的汉王坪,位于明清五里长街的北街,现有一座新石拱桥(此桥现存在北街丹江岸边附近),据说有一段历史典故。那是西汉的王莽篡权以后,刘秀带了几十号人马逃到这里,正要系马桥头准备扎寨宿营时,探子飞报说王莽追兵到了,刘秀仓皇上马才逃得一劫……
    荆紫关的历史故事不知有多少版本?就像波涛汹涌的丹江水一样,川流不息的奔腾着,仿佛在向后人讲述着荆紫关沧桑历史的演变和发展......
    疑似新石桥的网络图片(非真实原址图片)

    尽管有太多的故事与遗憾消失在岁月的尘埃里,荆紫关如今已失去了当年水陆交通的“水上繁华”,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革,丹江河已经多处截留形成水库(如上游陕西境内的多处水电站)如今能成为北方十三省、市保存最完整的明、清古街道已经相当不易了,它是镶嵌在丹江河下游上的一颗璀璨明珠,绽放出它美丽的光芒。这些婀娜多姿、独具匠心、美妙绝伦的古建筑、古街道,正吸引着国内外大批游客和文人墨客慕名前来观光旅游,为子孙后代的后生们留下了不拘一格的风流篇章。4、老街道旅游景点之多,值得观赏和赞叹
      亲爱的朋友们,假如你能有机会漫步在这迷人而又神奇古老的五里长街上,一定会惊叹不已或者赞不绝口,当你看到这一排排将近700余间古香古色的明清古建筑矗立在街道两旁,而且一律都是采用“前店后屋"的砖瓦建筑形式,火墙高耸和民间凌空挑起的风火墙,其檐牙高啄,各抱地势、错落有致,相互重叠。虽历经数百年岁月的侵蚀风化,韶华已逝,但却掩饰不住天成的繁华景象,近年来,地方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,重新修缮了古镇的风貌,使古镇成为一座座“诱人而又美丽的历史大观园“。小编有现拍的小视频为证,敬请欣赏为盼。
    《一条丹江河》,从来故事多梦归乡情,赞6老街道景点遗址之一

      每座房屋几乎都是四合院,都有一扇大门楼,纯朴经典,都是古代商家的门面房,其门页都是用纯木板制作成的子母插板,这些都是中国比较罕见的古建筑和古雕刻;古壁画、古彩绘在这里比比皆是,层出不穷,虽然没有敦煌壁画那么古老悠久,但也不会逊色多少。虽然规模有不大,却是雕梁画栋,气势壮观!


    明清古镇荆紫关的五里步行街一撇梦归乡情,赞14原荆紫关中学旧址(禹王宫旧址)小视频   作者:2020年2月拍摄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梦归乡情,赞2明清时期,是丹江航运的鼎盛时代
    梦归乡情,赞9
     而今走在古街上,古朴中的街道多了几分灵秀和豪华,那深灰色的秦砖汉瓦,昼开夜闭的土漆木板门外,飘飘的布幌招引着南来北往的客人,古老的青石板日夜呼唤着游客繁密的脚印,淳朴的人民与古雅的建筑和谐相融,丝丝相扣。古街道上曾有专为当年船工们娱乐、集会而精心修建的“平浪宫”;专为治水有功的禹王建造的“禹王宫”;还有江西商人集资建造的“万寿宫”及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山西、陕西商人建造的“山陕会馆”。
    山陕会馆遗址

           其他地方还有被称作“万佛洞”的“法海寺”等,其建筑风格错落有致,朴实典雅,可以激发游人们的想象力和思古幽情。毫不夸张的说,这里确实是一个令人陶醉人间仙境!看到那檐牙高啄,各抱地势,勾心斗角的样子,我就想起了中学时代那篇《阿房宫赋》里面的这些精美词句。用在这里似乎恰如其分。
    图为法海禅寺       图为平浪宫

    气势雄伟的古镇荆紫关,南门建造于1914年,呈南北走向,方位不详,走在古老而又神秘的的5里长街上,犹如渐渐走进了300多年前的时空隧道里,沧桑,厚重、曲折而又漫长, 像历史长河一样的悠长,像坎坷道路一样的曲折。踏在用厚重的青石板铺垫的街面上,两侧店铺都在砖瓦斑驳的老屋中,商铺,铁匠铺,木业社,理发铺,各式各样古老的工艺店紧挨在一起的,生意兴隆,财源茂盛。


    明清古镇风貌再现(2022年2月作者拍摄)梦归乡情,赞1图为5里长街商铺


    可以想象,假如时光倒转过去百余年回到那个明清时代,每当夜晚来临,就会呈现一片灯火阑珊,酒家林立,划拳猜令,歌舞升平的繁华夜市,偶尔也会听到江面和码头上商贾船夫上下码头吵杂的声音,飘然入耳......其热闹场面似乎就在你的眼前漂浮着,荡漾着...
    荆紫关战备渠、荆紫关丹江大桥、马饮桥风貌一撇
    梦归乡情,赞2

    荆紫关古镇,是一个四面环山,一面傍水,古时候依靠丹江水运,下达江汉流域,上至丹水上游的丹风,商县,因水路交通便利,使得荆襄沪杭巨商大贾们,直挂云帆,溯江而来,沿江码头,船舸弥津,将荆紫关发展成为外来商品和本地山货的通商口岸。
    陕西的油桐籽,龙须草,冬青木,木炭,木柴源源不断的运往荆紫关, 翩翩思绪越过汉水、长江、秦岭……同时,南北的秦楚文化交织在一起,独具特色的古镇风情,使荆紫关在清代成为黄金时期,曾形成了三大公司、八大帮会、十三家骡马店和二十四家大商行的繁荣昌盛的景象。清代诗人徐光弟有诗云:

    朝发荆紫关,暮抵淅川城。  记里百二十,称快不绝声。   舟子笑而言,公毋且喜惊。    冬寒洲渚涸,一线余深情。    

    处处闪烁着质朴勤劳的荆紫关百姓们的聪明智慧和创造精神,为我们祖先的建筑之精美、做工之浑厚大气,结构之中正大方而深感由衷的骄傲和钦佩。
    ­古街外碧波荡漾的丹江水和古老的的五里长街相辅相承,使整个古镇典雅、宁静、清幽而富有诗情画意。似乎感觉还有当年的河南豫剧、陕西秦腔、或是湖北汉(楚)剧、山西晋剧等南腔北调在飘荡着,还有客商的叫卖声、舞女的琴瑟声、船工的欢笑声在耳边回响着,仿佛已渗透进渗进青石板的石缝中......


    古街风情再现,老人们悠闲地的享受着美妙的生活古街风貌一撇

    丹江水在宽阔而深邃的江面上滔滔的流淌着,东北岸就是小镇荆紫关,西南岸就是白浪街和洋溪镇(现为湖北白浪镇),大面积河漫滩形成了肥沃的田地,养育着数以千万勤劳的人们,丹江河和黄河长江一样的壮观美丽,都可称为我们的母亲河,现在已是“南水北调“的的水源地。一江清水早,已送到北京的千家万户!造福人类,造福子孙后代。
    滔滔丹江八百里,历经千秋万代,绕过了多少个九曲十八弯,那宽广粗狂的胸怀,依然散发着温馨的芳香,孕育着丹江流域永恒的文明和历史。忆往昔,多少在荆紫关工作的干部,立下了悍马功劳。荆紫关公社七十年代有一任社长名叫凌子和,他带领荆紫关人民从界牌下面的金斗沟口修了一座拦河坝,这条战备渠与丹江河平行流经荆紫关,使下游大片田地能够灌溉和发电,象征着荆紫关人民团结奋斗的豪情壮志!

    荆紫关,自古以来就是个物华天宝、人杰地灵风水宝地。这里群山环绕,山青水秀,一年四季气候温和,盛产各类粮食和蔬菜,在丹江岸边有大片的槐树林和杨树林,曾经有过很多的电影电视剧前来拍摄外景,把这里的文明历史和文化积淀传播于五湖四海,大江南北。荆紫关每一个景点都记载着一部美妙的传奇;每一座古建筑都体现着古代的灿烂文化;每一个淳厚的老百姓,都在延续并书写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。荆紫关更像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丹江河畔,在丹江河水的滋润下,它会永远定格在古代历史与现代文明的坐标轴上!
    1983年贾平凹写出的散文《白浪街》,真实写照就是这样的美,看完令你迷恋和向往!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